|
一、大豆種子的貯藏特性
大豆除含有較高的油分外(約17%~22%),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(zhì)(約35%~40%)。因此,其貯藏特性不僅與禾谷類作物種子大有差別,而與其他一般豆類比較也有所不同。
(一)吸濕性強
大豆子葉中含有大量蛋白質(zhì)(蛋白質(zhì)是吸水力很強的親水膠體),同時由于大豆的種皮較薄,種孔(發(fā)芽口)較大,所以對大氣中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很強。在20℃條件下,相對濕度為90%時,大豆的平衡水分達20.9%(谷物種子在20%以下);相對濕度在70%時,大豆的平衡水分僅11.6%(谷物種子均在13%以上)。因此,大豆貯藏在潮濕的條件下,極易吸濕膨脹。大豆吸濕膨脹后,其體積可增加2~3倍,對貯藏容器能產(chǎn)生極大的壓力,所以大豆曬干以后,必須在相對濕度70%以下的條件下貯藏,否則容易超過安全水分標準。
(二)易喪失生活力
大豆水分雖保持在9%~10%的水平,如果種溫達到25℃時,仍很容易喪失生活力。大豆生活力的影響因素除水分和溫度外,種皮色澤也有很大的關(guān)系。黑色大豆保持發(fā)芽力的期限較長,而黃色大豆最容易喪失生活力。種皮色澤越深,其生活力越能保持長久,這一現(xiàn)象也出現(xiàn)在其他豆類中,其原因是由于深色種皮組織較為致密,代謝作用較為微弱的緣故。
貯藏期間的通風條件影響大豆的呼吸作用,也會間接影響生活力。當大豆水分為10%,在0℃時放出CO。的量為100mg/(kg?24h),當溫度升高到24℃時,通風貯藏的,其呼吸強度增至1073mg/(kg?24h)(即增強10倍多),而不通風的僅384mg/(kg?24h)(還不到4倍)。呼吸強度增高,放出水分和熱量又進一步促進呼吸作用,很快就會導致貯藏條件的惡化而影響生活力。
根據(jù)Toole等(1946)的研究,兩個大豆品種,在高水分(大粒黃為18.1%,耳朵棕為17.9%),30℃條件下經(jīng)1個月貯藏,大粒黃種子僅有14%的發(fā)芽率,而耳朵棕種子則完全死亡。同樣水分如在10℃下貯藏1年,發(fā)芽率分別為88%和76%;而自然風干的種子(大粒黃水分為13.9%,耳朵棕為13.4%)10℃下貯藏4年,發(fā)芽率分別為88%和85%;低水分種子(大粒黃水分為9.4%,耳朵棕為8.1%)30℃條件下經(jīng)1年貯藏,大粒黃和耳朵棕種子仍有87%和91%的發(fā)芽率,同樣的低水分種子在10℃下貯藏10年,發(fā)芽率分別為94%和95%。
(三)破損粒易生霉變質(zhì)
大豆顆粒橢圓形或接近圓形,種皮光滑,散落性較大。此外大豆種子皮薄、粒大,干燥不當易損傷破碎。同時種皮含有較多纖維素,對蟲霉有一定抵抗力。但大豆在田間易受蟲害和早霜的影響,有時蟲蝕高達50%左右。這些蟲蝕粒、凍傷粒以及機械破損粒的呼吸強度要比完整粒大得多。受損傷的暴露面容易吸濕往往成為發(fā)生蟲霉的先導,引起大量的生霉變質(zhì)。
(四)導熱性差
大豆含油分較多,而油脂的導熱率很小。所以大豆在高溫干燥或烈日曝曬的情況下,不易及時降溫以至影響生活力和食用品質(zhì)。大豆貯藏期可利用這一特點以增強其穩(wěn)定性,即大豆進倉時,必須干燥而低溫,倉庫嚴密,防熱性能好,則可長期保持穩(wěn)定,不易導致生活力下降。據(jù)黑龍江省試驗,大豆貯藏在木板倉壁和鐵皮倉頂?shù)臈l件下,堆高4m,于1月份入庫,種溫為-11℃,到7月份出倉時,倉溫達30℃,而上層種溫為21℃,中層為10℃,下層為7℃。如果倉壁加厚,倉頂選用防熱性良好的材料,則貯藏穩(wěn)定性將會大大提高。
(五)蛋白質(zhì)易變性
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質(zhì),遠非一般農(nóng)作物種子所可比擬,但在高溫高濕條件下,很容易老化變性。以至影響種子生活力和工藝品質(zhì)及食用品質(zhì),這和油脂容易酸敗的情況相同,主要由于貯藏條件控制不當所引起,值得注意。
大豆種子一般含脂肪17%~22%,由于大豆種子中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構(gòu)成,所以很容易酸敗變質(zhì)。
二、大豆種子貯藏的技術(shù)要點
為了保證大豆的安全貯藏,應(yīng)注意做好如下幾項工作:
(一)充分干燥
充分干燥是大多數(shù)農(nóng)作物種子安全貯藏的關(guān)鍵,對大豆來說,更為重要。一般要求長期安全貯藏的大豆水分必須在12%以下,如超過13%,就有霉變的危險。大豆干燥以帶莢為宜,首先要注意適時收獲,通常應(yīng)等到豆葉枯黃脫落,搖動豆莢時互相碰撞發(fā)出響聲時收割為宜。收割后攤在曬場上鋪曬2―3d,莢殼干透有部分爆裂,再行脫粒,這樣可防止種皮發(fā)生裂紋和皺縮現(xiàn)象。大豆入庫后,如水分過高仍須進一步曝曬,據(jù)原糧食部科學研究設(shè)計院試驗:大豆經(jīng)陽光曝曬對出油率并無影響,但陽光過分強烈,易使子葉變成深黃脫皮甚至發(fā)生橫斷等現(xiàn)象。在曝曬過程中,以不超過44~46℃為宜,而在較低溫度下晾曬,更為安全穩(wěn)妥;曬干以后,應(yīng)先攤開冷卻,再分批入庫。
(二)低溫密閉
大豆由于導熱性不良,在高溫情況下又易引起紅變,所以應(yīng)該采取低溫密閉的貯藏方法。一般可趁寒冬季節(jié),將大豆轉(zhuǎn)倉或出倉冷凍,使種溫充分下降后,再進倉密閉貯藏,最好表面加一層壓蓋物。加覆蓋的和未加覆蓋的相對比,在種子堆表層的水分要低,種溫也低,并且保持原有的正常色澤和優(yōu)良品質(zhì)。有條件的地方將種子存人低溫庫、準低溫庫、地下庫等效果更佳,但地下庫一定要做好防潮去濕工作。貯藏大豆對低溫的敏感程度較差,因此很少發(fā)生低溫凍害。
(三)及時倒倉過風散濕
新收獲的大豆正值秋末冬初季節(jié),氣溫逐步下降,大豆入庫后,還需進行后熟作用,放出大量的濕熱,如不及時散發(fā),就會引起發(fā)熱霉變。為了達到長期安全貯藏的要求,大豆入庫3~4周左右,應(yīng)及時進行倒倉過風散濕,并結(jié)合過篩除雜,以防止出汗發(fā)熱、霉變、紅變等異常情況的發(fā)生。
根據(jù)實踐經(jīng)驗,大豆在貯藏過程中,進行適當通風很有必要。貯藏在缸壇中的大豆,由于長期密閉,其發(fā)芽率還比倉庫內(nèi)貯藏的為差。適當通風不僅可以保持大豆的發(fā)芽率,還能起到散濕作用,使大豆水分下降;因大豆在較低的相對濕度下,其平衡水分較一般種子為低。